2010-08-04

清醒為幸福之本

腦是幸福感受的控制中心。可惜,這個器官喜歡找幾個藉口來阻止我們得到最大的快樂。而我們也接受了──不是因為頭腦的這些花招奏效了,而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認得那些花招,落入了它們的陷阱。
例如,由於腦基本上傾向於過度高估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發展的後果,所以我們恐怕沒有能力描繪出一個未知情況會對自己的情緒產生什麼影響。舉個極端的例子:你認為自己是在贏得了樂透頭彩後過得比較好,還是──希望永遠不會發生───在一場車禍後必須坐在輪椅上過餘生?
你大概會選百萬富翁的生活。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這麼決定。有些被問到的人甚至說,假如遇到那樣的車禍,他們寧死也不要癱瘓。然而美國科學家證實,這些出自本能的意見,跟車禍後那些年裡的真正感受其實無關。科學家除了對可以自由行動的人提問,也詢問真正的樂透彩得主與車禍受害者對於自己生活的滿意度如何。
這項一九七八年發表的研究現在被視為社會研究的經典之作。它闡述了人類的強大適應力,不論在美好時期或在惡劣時期都能適應。百萬獎金不會讓他們長期覺得生活變得美好,而癱瘓並沒有降低太多他們覺得人生美好的感受。雖然在事情發生的頭幾個星期,樂透得主高興得如在雲端。而癱瘓的人在為所失去的行動自由大大悲傷。不過接下來就變成事情似乎就應該這樣。新富翁自從把新買的保時捷跑車視為當然之後並不覺得比先前快樂,有人甚至開始夢想要一部法拉利。反過來,坐輪椅的人習慣依賴陌生人的協助,他們多半在憂鬱了一段時間之後重拾生活的勇氣,他們對於生活的平均滿意度並不會比行動自由的人低很多。不管是車禍受害者或樂透得主,只要是在事件發生之前就接受生活的人,現在也接受生活,而愛發牢騷的人還是愛發牢騷。
──摘自《不斷幸福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