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3

哀悼、死亡與終結

對很多人來說,死亡是一個終結,只要死亡出現,一切都變成一場空。
因此,很多人把生命視為最有意義的東西,千方百計要保留它、延續它。
可是,當你看到心靈的移動,便會領悟到個別的生命不再那麼重要;心靈的移動,使高高在上的生命失去光彩。
人必須看清楚生命如此短暫,而那些來自不知名的遠方,帶來生命的源頭是超越生命的。當生命走到盡頭,那也不過是回歸源頭而已……在源頭裡,又何來消失這回事呢?
……生命是來自潛藏的未知,生命顯現一段日子後,又再次沉寂。真正偉大的東西是那些潛藏的未知,那是一個偉大的領域。與這個領域相比,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不過是渺小的過眼雲煙而已。
死去的人,歸屬於潛藏的未知。如果我們願意的話,死去的人也能產生影響力,承擔生命。
……當我細心留意生存和死亡間發生的影響力時,便會見到死去的人,只是帶著緩慢的步伐離去,好像想在我們身邊多留一點時間;而那些沒有被哀悼、被敬重、被懷念的人,會停留更長的時間;而我們拒絕以及害怕的人,所逗留的時間更長。
只有將悲痛釋放出來,在悲痛中敬重去世的人,他才能有真正的哀悼。死去的人才能隱退回源頭,生命才得到了了結,得到真正的死亡。
死亡是一個終結,如果我們帶著這幅畫面,即使是對早逝的孩子,或是夭折的嬰兒,都會有另一種態度。
通常,我們會以為他們錯失了某些東西,然而,他們應該錯過什麼呢?
生命最重要的東西,依然存在於源頭內,那裡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最終要回歸的地方。
如果我們能讓死去的人離開,雙方不需要做特別的要求和努力,他們對我們也會有平和的影響。長期的哀悼,不論是對活著的人或是對去世的人都是可怕的。如果某人拒絕承認去世的人或對他還有虧欠,他的哀悼時間總是很長的。
有愛的人不會做長久的哀悼。佛洛依德見到威爾斯總統在妻子去世一年後再婚,便說:「這表示他曾經深深地愛過他的妻子。」曾經愛過並且哀悼過,人便能夠活下去,也會得到至親去世的人的同意。

──摘自《心靈活泉》

2010-07-22

生命與死亡的循環

在靈魂的深層中,有一種邁向死亡與亡者的傾向。
這是一種非常柔和與深沈的移動,整個生命的移動是要回歸它的源頭,那是生命的起源。
在這個柔和與深沈的移動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比我們所謂的幸福更加偉大、更有深度,誰能夠與這份移動共進退,便能夠與萬事萬物和諧共處。
……生命來自一處不知名的遠方,流經我們身旁,事實上,不是我們緊抓住生命,而是生命緊抓住我們。生命的源頭把我們抓緊,利用我們完成某些事,然後釋放我們,讓我們回歸源頭,一切就是這樣。
靈魂認識這個源頭以及生命的歸宿。靈魂帶著一個信念──生存過一段日子以後,便要回歸那個源頭……靈魂並不害怕回歸源頭的移動,害怕的往往是「我」;我們所害怕的,很少是因為那個回歸,多數的害怕是來自改變帶來的痛楚。
……生命的源頭比生命更偉大。由生命直到死亡這個階段,不會是損失,那完全是一個循環,開始和終結都是一樣。
生命起於源頭,達到某一個高峰便沉寂下去。這如同一天中,太陽從水平線升起,朝著最高的一點緩緩上升,到達高峰後,停留片刻,慢慢消沈下去,傍晚,深夜。在一天中,流逝的東西愈多,那一天愈豐富。生命也是一樣,在生命內流過的東西愈多,生命也愈豐富。當終結來臨時,便得到圓滿。
生命好比這一個循環,開始和終結是互相交流為一體,兩者相交的那段日子便是我們的生命。

──摘自《心靈活泉》

2010-07-21

與逝者連結

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人害怕死亡,原因是他們把生命視為高高在上的價值;而他們也害怕死去的人,以為他們仇視和嫉妒活著的人……一旦,我們與去世的人和解,我們便能夠和自己的死亡和解。
如果我們能正視死亡的人,尤其是正視那些屬於家庭的人;並且,我們不逃避他們的視線,我們便可以得到和解。
例如,我們想像,我們走到一位對我們非常重要、深愛我們、但已去世的人面前,躺在他們旁邊,直到我們完全安寧和平靜。
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感受到,去世的人給予我們的支持,是一份支持我們生命的祝福和力量,直到我們的生命終結為止。
活著的人通常會感到自己超越了去世的人,會以為自己得到利益。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會讓自己軟弱。如果他們能夠正視死去的人,甚至對他們說:「我再活一段日子,跟著我也會去世。」這樣子,我們對死去的人的高傲感會消失,我們就能開放地接受死去的人給予我們的力量。
──摘自《心靈活泉》

2010-07-14

真正無條件的愛

我們總是希望有人能了解我們,能愛我們,我們總是希望能找到那個最了解我們的人,這樣子,我們就能感覺自己被全然接受,被無條件地愛著。
可是這種了解與愛,其實是我們希望對方照著我們想要呈現出來的形貌,去看到我們,去接納我們,去愛我們。
也因為這樣的希望,我們對於別人以及這個世界,其實一直保持著一種疏離、不參與的態度。
在心裡,我們一直感覺自己是孤單的,是與世界分離的。
然而,這種孤單、這種分離感,正是我們自己設下的。我們對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有所堅持、有所期待,並且希望別人能看到我們所堅持與期待的形貌,希望別人來愛這樣的我們。於是,這些堅持及期待,反而在我們周遭圍起一圈圈藩籬,只讓能明白這種堅持及期待的人及感覺通過,進到我們的內心。只有這樣,我們才感覺自己是被了解,被全然接納,被無條件地愛著。
但這不正是互相矛盾嗎?我們原本希望人們能接納並了解真正的自己,獲得無條件的愛,到頭來,我們的作法卻是得到了有條件的愛,並且只希望對方能看到、了解並接納我們想要他愛的那一部分。
於是,我們內在總是有一種空虛,總是有一種不滿足,總是覺得哪裡還是缺乏的,也總是會憧憬著是否有更完美、更了解自己的對象。
這種循環會永無止盡地繼續下去。除非,有一天,我們願意去看到真相,去看到我們是怎麼堅持與期待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又怎麼堅持與期待對方該如何來愛我們,否則,這一切將不會停止,而我們也不會得到真正無條件的愛。
要獲得真正無條件的愛,始終開始於我們願意看見自己的真相,願意接納自己的真相,願意給自己無條件的愛,願意更加敞開,甚至全然敞開。一旦這樣開始,你會愈來愈感到愛源源不絕地湧進你的生命,而且永無止盡。

2010-07-13

傾聽內在的聲音

佛陀以他的方式來生活,然後一座廟就誕生了,然後就有千千萬萬的跟隨者,他們開始像佛陀一樣地生活,這樣做,他們就錯失了他們的目標。佛陀從來沒有遵循任何人,他的方式是他自己的方式。他活得很快樂,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你跟隨著他,你將會不快樂。
不要遵循任何人,否則你將會變得不快樂。你已經夠不快樂了,因為你一直在遵循你的父親、母親、老師和宗教。你一直在遵循很多來源的教導,所有那些聲音都不同、都互相矛盾、都不一致。你被拉往各個方向,你怎麼還能夠湊在一起呢?你是一個分裂的現象,你裡面是一個群眾,有一部分向東,另外一部分向西,下半身走向南方,上半身走向北方的喜瑪拉雅山。你是一個凝聚的現象,你沒有凝聚在一起。
要凝聚在一起!我告訴你,如果你凝聚在一起,如果你不聽任何人的話,如果你只是聽你自己內在的心聲,即使你有時候必須犯錯,即使你有時候會做錯,你也不必擔心。你將會做錯,因為你已經過分習慣於遵循別人的引導,而喪失了你自己內在的心聲。你已經不知道內在的心聲是什麼。有很多聲音在那裡,而它們都是來自別人,有時候是母親在講話──做這個!有時候是父親的聲音──不要做這個!有時候是別人──佛陀、基督、或莊子……放棄所有這些聲音,注意聽!
靜心是一種深刻的傾聽,傾聽內在的聲音。當你變得很寧靜,別人的聲音就停止了。莊子就回他家去了,佛陀也回他家去了,耶穌也不復存在,你父親和母親都真的走了,每一個人都走了,只有你被留下來,單獨一個人,存在於你的「空」裡面,然後你的本性就會開始呈現出他自己──那就是一種開花。
當種子打破了硬殼而發出芽來,當你內在的聲音跑了出來、發出芽來,那麼你就去遵循它,不論它引導你到哪裡,你就去遵循它,不要聽任何人的話,那就是你到達神之路。
──摘自《當鞋子合腳時》

2010-07-12

有覺知的生命

生命並不是透過時間來了解的,它是透過靜心來了解的。它是一種向內走。時間是一種外在的移動,時間停留在周圍,一個人可以活一千年,但是仍然保持愚蠢。事實上,他會變得更愚蠢,因為他將會成長,如果你有一個愚蠢的種子在你裡面,那麼幾千年之內,你將會變成一棵大樹,那麼就會有無數愚蠢的人能夠在你底下休息。
任何你所有擁有的東西都會成長,沒有一樣東西是靜止的。每一樣東西都在成長,所以一個愚蠢的會變得更愚蠢,一個聰明的人會變得更聰明,但是時間跟了解沒有關係。
了解並不是塵世的,它並不是更多的經驗,並不是經驗的數量使你變聰明,而是經驗的品質。如果你能將覺知的品質帶進經驗裡,那麼只有一次經驗,就能夠帶給你比你在很多世所得到的更多的智慧。
一個人或許曾經跟很多女人做過愛,跟千千萬萬個女人做過千千萬萬次愛,你能夠因此而認為他知道愛嗎?那只是數量!如果你問一個拜倫,或是一個唐璜,你可以找到數量……他們有數量,但是他們知道愛嗎?
如果你將品質帶進愛裡面,那麼只要一次愛,就能夠給你智慧。那個品質必須由你帶進來,那個品質是什麼呢?那個品質就是覺知,如果你只跟一個女人做愛一次,但你是整個人投入,完全警覺,那麼你就知道愛是什麼,否則你可以一直繼續下去,但它只是一種重複,那麼你就不需要再做什麼,那個輪子會自己重複,它變成自動的。
唯有當你將覺知帶進任何經驗裡,才會有智慧發生。覺知和經驗的會合就是智慧。如果只是經驗加上更多的經驗,那麼數量是有了,但是沒有品質……只有品質能夠使你自由,使你達到真知。
──摘自《當鞋子合腳時》

2010-07-08

發現自己的道

每一個個人本身都是一個宇宙,你無法做出任何通則,所有的通則都會變成虛假的,這一點必須被深深地記住,因為在這個途徑上,你很可能會開始遵循一些規則,一旦你成為那些規則的犧牲品,你就永遠不會知道你是誰。
唯有在完全自由的情況下,你才能夠知道你自己,那些規則是枷鎖,因為沒有人能夠為你製造規則。他或許透過這些規則而發現了真理,但那只是適合他的規則。本性因人而異──某些規則能夠幫助他,但是它們將無法幫助你;相反地,它們將會阻礙你。
所以,讓了解成為唯一的規則。
……了解能夠給你無限的天空。每一個人都背負了規則的重擔,每一種宗教都變成只有規則。因為耶穌達成了,因為佛陀達成了,因此他們的生活就變成其他每一個人都要遵循的規則,但別人並不是喬達摩佛,別人並不是耶穌基督。所以最多你只能夠變成一個裝出來的複製品,你永遠都無法成為你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過分遵循耶穌所說的,你將會變成一個基督徒,但你永遠無法變成一個基督,那是很危險的。變成一個基督徒而錯過了基督,那是不值得的。你可以變成基督,但是要變成基督的話,耶穌不能夠成為你的規則,只有你自己的了解才是你所要遵循的法則。
耶穌並沒有遵循任何人所說的話……他以自己的方式在做……沒有一個具有了解性的人能夠很嚴格地遵循規則……了解、從別人那裡學習,這些只是要找出你自己的規則。
……當佛陀達到,當耶穌或莊子達到,他們都達到了同樣的宇宙源頭,但他們的解釋是不同的。
那個最終的真理是一樣的,但是一有人將它說出來,它就變得不同。記住,沒有一個人的真理可以成為你的真理,你必須自己去揭開它。

──摘自《當鞋子合腳時》

2010-07-07

生活在不安全中

每一樣真實的東西都必須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存在,它會有不安全,任何片刻它都可能消失。盛開的花朵將會凋謝,上升的太陽將會下山,每一樣東西都會改變,然而如果你太害怕不安全,你就會去安排,有了那些安排,你就扼殺了每一樣東西──一個太太是一個死的愛人,一個先生是一個被謀殺了的愛人,事情是安定了下來,表面上也似乎是沒有問題,但是你們變成拖著整個生命在走。
我不是在說愛不可能是永恆的,它也可能是永恆的,但不安全就是它的本質,你無法使它變永久。記住!你必須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去移動。如果它凋謝,你就必須接受它;如果它繼續開花,你就享受它,它依情形而定,面對著它,你是無法安全的。面對著未來,你怎麼可能是安全的呢?誰知道你還會不會在那裡,如果即使對你自己都無法安全,關於你的愛將會是怎麼樣呢?
……生命是不安全的,讓這個真理穿透你越來越深,讓它成為你內心深處的一顆種子──生命是不安全的,不安全是它的本質,你無法對它怎麼樣──如果你對它怎麼樣,任何你所做的都將會成為有毒的,你將會扼殺生命。你覺得越安全,你就越死。
……每一個片刻你都必須去面對那未知的。這就是不安全:過去已經不復存在,而未來尚未存在。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每一個片刻你都站在那個不可預測的門上,你必須去迎接這樣的事情,每一個片刻那未知的都是你的客人。
……意義來自那未知的……一朵突然開放的花,那是你從來沒有預期的﹔一個朋友突然出現在你那一條街,那是你從來沒有等待的;一個突然開花的愛,而你甚至沒有覺知到它將會發生,你甚至從來沒有想像過,從來沒有夢想過。這樣的話,生命就會很有意義,生命就會有一種歡舞,那麼每一步都會很快樂,因為它不是充滿責任的一步,它是進入未知的一步。河流正在走向大海。
不安全就是道的本質。不要弄得很安全,這樣的話,你就把自己從自然和道切除。你越安全,你就越遠離道,要進入那未知的,讓那未知的走它自己的路線,不要強追它,不要去推河流,要讓它流動。
不要擔心未來,要很全然地生活在這個片刻,好讓下一個片刻能夠光輝燦爛地從它產生出來,它將會照顧它自己,這就是耶穌所說的:不要去想明天,明天將會照顧它自己。你不需要去擔心它。
生命是不安全的,而如果你能夠生活在不安全當中,那就是唯一可能的安全,一個能夠生活在不安全中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就是唯一安全的人,他就在生命本身的懷抱裡取得安全。
他的安全並不是人造的,他的安全屬於道,屬於最終的自然本身。
──摘自《當鞋子合腳時》

2010-07-06

活出真誠與信任

你來到這世界是要滿足你自己,別人來到這世界也是要滿足他們自己。如果他們對你有什麼期待,那是他們的問題,他們將會因此而受苦,但是你不需要因為他們的期望而變得虛假。
要對你的內在本性很真誠,同時幫助別人對他們的內在本性很真誠,這就是我所謂的宗教之士……你在此是要滿足你的命運,而別人在此也是要滿足他們自己的命運。不要對他們有任何期望,否則你將會使他們變成表演者,你將會使他們變成說謊者。不要對別人期待任何東西,也不要去滿足別人對你的期望。
……如果你受苦,那是因為你自己,如果別人受苦,那麼他們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人因為別人而受苦,這一點要深深地記住。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真的對你內在的自己很真誠,而那個真誠就是真正的宗教性。
印度人稱之為「里特」(Rit),耶穌稱之為神的王國,莊子稱之為道。不管使用什麼名稱,它都是意味著接近一個人的無意識,隨著它流動,不要設下任何限制。它意味著無條件地隨著無意識流動,不論它引導你到哪裡,你都要信任它。
信任就是如此,它不是對神的一種相信,它不是對天堂或地獄的相信,也不是對觀念、理論或哲學的相信。信任意味著信任你從哪裡來以及你最後將會回到那裡的自然。信任說你要回歸的自然將會令你滿足,信任說你生命的每一個片刻都將會是一個新的滿足。
──摘自《當鞋子合腳時》

2010-07-05

自自然然地生活著

一顆種子怎麼會知道它要在什麼時候發芽?種子或許會等上一年,直到正確的時間來臨。種子從來不會跑去問占星學家或手相家。在正確的時刻,種子就分解了,種子就使自己喪失在泥土裡,它放棄了它的保護而發芽。
樹木如何在正確的季節開花?星星如何移動?注意看這個宇宙,它是那麼地神祕,那麼地複雜,但是卻非常容易、非常簡單、非常沒有努力地在運行著,它受到道和自然的保護,它受到自然心靈本身的保護。人是愚蠢的,因為他認為自己非常聰明。
小孩會成長,你有沒有觀察過每一個小孩都很美?很難找到一個醜小孩。每一個小孩都很美,那個優雅來自何方?長大以後要在一百個人中找到一個很美的人就很困難了。開始的時候,所有一百個小孩都很美,所以後來那九十九個到底怎麼了?他們為什麼會變得那麼醜?為什麼每一個小孩都很美?小孩之所以很美,是因為那個移動、那個流是自然的。自然是美的,當你經過人造,當你變得不自然,你就變醜了。當你經過深思熟慮,那個醜就進入了。
……生活,但是不要使你的生活成為一項展示。生活,但是不要變成一個表演的人。不要使用演藝人員的技巧,那是不需要的。別人怎麼說是沒有用的、是不相關的,你是怎麼樣才重要。要按你的本性來生活,別人認為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問題,你不需要去擔心它,不要使你的生活變成一個表演。一旦你開始這樣做,那將會是無止境的。你將會永遠都使自己成為虛假的,如果人們對虛假的表示尊敬,你將會成為虛假的。如果他們認為那是好的,而且是值得尊敬的,那麼即使沒有自然的理由,你也會去做它。
……滿足是透過自然而來的,而不是透過社會而來的。你在你自己裡面帶有你的命運,但那是一種無意識的東西,你要遵循它,沒有人知道你已經達到了它,但是你將會知道。你或許沒有得到諾貝爾獎,因為它從來沒有頒給一個滿足的人,沒有一個滿足的人曾經得過諾貝爾獎。沒有佛陀、也沒有耶穌曾經得過諾貝爾獎,它將來也不會發生,因為諾貝爾獎是頒給那些很真誠地服從社會的人,頒給那些達成社會目標而不是達成他自己目標的人……獎品無法滿足你,你要遵循無意識的自然,不要有意識地去強迫它。
──摘自《當鞋子合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