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生活有兩個並行的任務,一個是發現無我,另一個是發展健康的自我感,探索真我的意義。
表面上這兩者互相矛盾,但兩者都必須實現,我們才能覺醒。
一天傍晚,阿姜查談到這個矛盾。就一個佛學大師而言,他的說法非常驚人。他說:「所有關於『無我』的教導都不是真的,」接著又說,「當然,所有關於『自我』的教導也都不是真的。」然後大笑。
他接著解釋,「自我」和「無我」這兩組名相都只是概念和觀念,我們試圖以之粗略地說明一個奧祕的歷程,而這個歷程既不是「無我」,也不是「自我」。
哈佛大學的佛學老師及心理學老師恩格勒嘗試說明如何了解這個矛盾,他說:「你必須先成為重要的某人,然後才能成為無我之人。」
他的意思是要有強壯、健康的自我感,才能承受禪修的消融過程,進而認識空性。
這句話說得沒錯,但千萬不要以直線的方式了解它:自我的發展和無我的認識可能以任何順序出現。
就像靈性生活的所有面向一樣,自我和空性會在修行中以螺旋的方式一起發展,在嶄新而愈來愈深入的認識中,兩者會交替出現。
──摘自《踏上心靈幽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