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8

流行性感冒與感冒

流行性感冒與感冒,都是急性發炎過程,所以可說是顯示衝突的處理,詮釋的重點則放在發炎過程發生的部位和區域。感冒會發生在危機時刻,事情使我們感到惱怒(直譯為臨到鼻頭),或是覺得某件事沈悶乏味(直譯為鼻塞)。
有的人可能覺得「危機時刻」的說法過於誇張,我們指的是常見、普通的日常狀況,可是在心理上仍然是重要的,會使我們壓力過大、要求過多,所以我們會尋找某種正當的理由往後退縮一些。由於那時我們還沒準備好承受這些「輕微的」日常狀況,也不願有意識地承認自己想逃離的慾望,於是產生體化症:身體開始真正活出鼻塞、傷風的症狀。
我們經由潛意識之路來達到目的,還附帶一個好處,就是每個人都了解我們的處境,這是我們在意識層面處理相關衝突時所沒有的好處。
感冒讓我們有機會脫離壓迫的特殊處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能完全表達身體層面的敏感性。
於是我們會覺得頭痛(在這種情形下,沒有人會期望我們進行其他的意識活動)、開始流淚、每件事都令人感到不舒服,這種整體的敏感性最後會加強到「嚴重的粘膜發炎」,沒有人可以靠近我們,任何人都不能碰觸我們,鼻子堵塞而完全無法與人溝通(呼吸本身也是一種接觸)。「我感冒了,不要靠近我」這種警告,可以成功地不讓任何人接近。這種防衛的態度還可以藉著打噴嚏,讓人遠離我們,因為這是更具攻擊性的防衛武器。喉嚨痛也可以降低語言的溝通,任何爭辯都是無用的。「大聲咳嗽」更是一種威脅的聲音,在這種情形下,毫無對話的樂趣,充其量只是「向別人咳嗽(怒吼)」罷了。
在進行這種大規模抗拒的情形下,難怪身體最重要的防衛器官扁桃腺也全力以赴地工作,扁桃腺會腫脹到「吞不下任何東西」,這種情況會讓我們自問到底想不想吞下什麼東西,因為吞嚥是一種接受的行為,表示我們不願再做這件事了(俗諺「對某件事極其厭倦」的字面意義是「不想再吃某個東西」)。
感冒和畏寒說明每個層面的情形,酸痛的四肢和耗竭的感覺是流行性感冒的特徵,會限制所有活動,肩膀的酸痛顯然表示背負太重的問題,而我們已經不想再承擔了。
膿痰和黏液表示我們試圖擺脫所有問題,我們越不受問題的拘束,就會覺得越輕鬆。濃稠的黏液原本造成堵塞,妨礙溝通的流動,開始溶解、液化時,溝通就逐漸恢復,又可以開始活動。
所以每一次感冒都會結束在某件事開始進行時,表示我們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一小步。自然療法認為感冒是一種完全健康的潔淨過程,可以把毒素排到體外。在心理層面上,也得以消解並排出相當於毒素的問題。身體和靈魂都從危機中變得堅強,直到下次有別的事情又滿到我們的鼻子……

──摘自《疾病的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