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各種靈性傳承都警告人要避免落入教條的誘惑,但靈性教條仍是非常誘人的。透過你的靈性信念,你可以在這個看起來充滿威脅又混亂的世界中,得到安全感和舒適感,與看法相同的其他人一起創造社群,並根據某些基本原則安排你的生活,連結到一代有一代傳遞下來的靈性能量之流。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用熟悉、確定、無疑(也不可質疑)的過濾器投射在真實之上,以此取代直接體驗真實的可能性。這種過濾器接下來會製造靈性的意識型態和教條,而在世界造成如此多的破壞(順帶一提,我並不是暗示靈性信仰本身有任何問題,其實有些信仰是人類想像力的大師之作,有如詩或交響樂一樣。只有在你執著於這些信仰,誤把它們當成真理時,才會造成痛苦)。
……靈性信念為「自我」提供更正向的身分認同,蓋在黑洞上面,補償不足的感受,你可能認為:「我一定是好人,因為我遵守福音書的話、瑜伽聖人的教導、佛陀的話語。」一段時間之後,你把這些信念塑造成舒適的內在世界,核心就是更崇高、更屬靈的你,但這個世界只不過是一種幻想、另一種建構、更多「自我」的糖衣,並不會使你更接近真實的靈性覺醒。
徹底的靈性會完全燒毀你幻想世界的圍牆,邀請你直接面對自己的缺乏感和不足感,不受概念的干擾。在當下覺察的光中,你會看見獨立的自我只是一種建構,感受就只是感受,完全與真正的你無關,真正的你是無限的空間,思緒和感受在其中生起。尼蕯哥達塔說:「放棄你界定自己的傾向,不論你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概念,都不可能是真的。」內在的空虛感或許看起來很可怕,其實正指出存在核心的光輝空無。當你穿透層層信念和自我概念,可能會想詢問更深的問題,而引導你直接經驗這個光輝的空無:生命到底是什麼?重點是什麼?我到底是誰?
即使是靈性上最正確的不二概念,也可能被「自我」吸納為舒適的靈性身分。我認識一些人定期參加靈性聚會和密集修行,閱讀禪學大師和吠檀多聖人的著作,談論不二論的行話,滔滔陳述哲學(如「我就是意識,在自己和別人之間沒有分隔,獨立的自我其實不存在」),但他們只是在重複那些死文字,並沒有展現出他們的體悟。如此執著的觀念和信念,只會阻礙清晰的看見,最終成為覺醒的障礙。就如尼蕯哥達塔說的:「最正確的地圖,仍只是一張紙。」
儘管文字表達的意思是獨立自我的不存在,但在更隱微的層面,強調概念上的知道,只會強化知者(獨立的某個認為自己知道的人)表面的堅實性。拉瑪納‧瑪哈希說:「停止當知者,然後就完美了。」
──摘自《當下覺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