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本體出現時──如果你提醒自己單純地存在著,它的本質就是愛、仁慈、智慧、理解、意志、力量以及其他的面向。
一旦投入到追尋的活動領域裡,我們就切斷了和這些品質的連結,故而覺得匱乏不足。
如果我們真的允許自己存在,並學會消化吸收自己的經驗,個人性本體就會浮現出來,逐漸臻於成熟。
個人性本體也就是所謂的「人子」或「神子」,因為我們就是它,我們就是神的孩子。我們是終極性的存在顯化出來的一個人。我們其實就是存在本身;這不是你可以達成的一種東西,它一向就是我們最真實的狀態,而且不可能以另外的方式出現。如果我們不是存在本身,就不可能有覺知。
聖誕節並不是在慶祝某個人的誕生;它是在慶祝每一個人的誕生,慶祝每個人最核心的部分。
基督代表的是全人類,他並不是某個特定的人,他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體現了生而為人最真實的意義。他讓自己全然敞開,因為有勇氣開放自己,所以成了我們的典範。
當祂說:「我是神的兒子」的時候,我了悟到祂指的其實是眾人皆是神子,或者每個人都可能認出自己是神的兒子。當祂談到神就是祂的父親時,祂指的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狀態。
如果神就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又為什麼會覺得貧窮匱乏呢?追求某樣東西的本身,不就是一種不尊重自己的行為嗎?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並不尊重自己,如果我們真的就是神的孩子,那麼打從一開始,我們就是富有的,因此為什麼要像一無所有似地追求各種東西呢?
我們必須質疑這種追求和匱乏的生命態度,很客觀地去檢視它,認清它為什麼和痛苦有關。我們必須認清它為什麼是痛苦的源頭,為什麼是毫不必要和多餘的。
這跟解決某個心理議題無關,你只需要放下自己,安住於你最真實的本質就對了。
──摘自《鑽石途徑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