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我們一向自以為知道活得像個人是什麼意思,自以為懂得人生是怎麼一回事,或者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舉止。
但是,由情緒概念、從他人和過往歷史得來的信念所組成的正常意識,並不足以使我們成為真人。
我們只是藉由模仿、反映和未竟的企圖,試著變成一個人罷了。
這樣的人的潛能還沒有完全發展出來,他們只是按照掌理孩童的法則在生存。
這樣掌理一般人的法則,不該用來掌理真正成熟之人的生活。如果仍按照這些價值觀、影響力和法則來生活,就會停留在孩童的發展階段。
……若想真的了解什麼是成熟之人,首先必須質疑自己對人的假設,同時也要質疑自己是否真的知道人是什麼,人該如何過日子,該依照什麼法則生活,該有什麼樣的行為。
我們都很熟悉一般人的腦子受到的影響:不外乎恐懼、慾望、貪婪、不安全感、競爭性、嫉妒以及各式各樣的原始需求。
這些影響力都是老祖先遺留給我們的,當然也包括外面學來的一些概念、誤解和偏見。
這些信念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是妥當的,但並不適用於所有階段。
它們對孩子來說是沒問題的,但成年之後就應該擺脫掉它們。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不該被這些東西影響的。
對金錢、權力、名望、讚美和肯定的需求,其實是一種孩童式的渴望,這些需求表現出了對一個人不夠練達以及不成熟的部份。
甚至大部分人認同的趨樂避苦態度,也不該是成熟之人應有的生命準則,因為這些準則是動物王國的生存法則。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超越這一切,活在更高、更練達、更有圓滿感的價值觀裡面。
……其實大部分人都活在一種幼兒階段,因此我們必須穿越這些階段,不再滯留其中。
社會接受的知識學問中,並不包含對真人及其運作方式的了解,因為社會大眾在這方面的知識都停留在未發展的層次。
關於如何長大,我們並沒有正確的引領,因為社會的存在只是要滿足人的基本保障和需求。
但真正的需求比這些要多得多,為了發展人更深的潛能,我們必須滿足更精微更深層的需求。
而內在工作就是要揭露那些動物性和孩童式的需求,讓更精微的面向呈現出來。
……我們的靈性潛能並不是用來滿足個人需求的,譬如想要獲得贊同、賞識、愛、接納、安全感、權力,甚至快樂。
人類靈魂的精微次元乃是要用來轉化人格,以便脫離幼稚的模式。
與本體的各種品質連結,應該會影響你對自己的體認,使你變得更成熟才對。
這些精微面向不該形成狹隘的成就感,或是形成一種過度良好的自我感。
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感,其實是孩子或年輕人的需求。你或許以為升起禪悅的時候,就擁有了精神成就。
沒錯,你的確有了一點成就,但這只是十來歲人的成就,距離成熟之人的狀態還差得遠呢。
……內在工作的需求不是要滿足孩童式的需求,其目標乃是要帶領你長大成人,與自己最真實的本質達成一致。
雖然內在工作的目的不是要滿足嬰兒式的需求,但這並不意味這些需求必須被排斥或貶抑。我們必須了解和認清它們,這樣你才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是個孩子,於是就能超越它們,放下它們。
……這並不表示人們沒有權利按照嬰兒式的價值觀和準則來生活;每個人都有權力這麼做。
但選擇內在工作的人所渴望的,應該是真的長大成人。他應該已經略為明白孩童式的價值觀並不是本體的狀態。
內在工作的作用就是要支持我們發展為成熟的人,而不是拿它來撫慰嬰兒。
──摘自《鑽石途徑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